【按: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近日,乌俄冲突所引发中国网民的冲突之激烈强度与撕裂之剧烈程度都远超当年因为“方方日记”、特朗谱与拜登谁该当总统而造成的状态,甚至多年价值观相对一致或彼此能够相互容忍甚至是三观相近的同事组成的微信群,也闹得不可开交。中国网民在不久前的徐州铁链女事件中表现出短暂而空间的一致,当下又开始撕裂不已——笔者素来以为,绝非方方日记、乌俄冲突撕裂中国,而是近几十年中国的发展而导致社会公众认知的多元乃至对立在这样一些事件上表现出来。(点击阅读《方方日记撕裂中国?!》)
中国网民的分歧与冲突,根子上都是三观的差异与各自视角、利益的不同。而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有长期接受教育与各自接收信息的不同,也有居于不同地位与利益诉求的差异,甚至某些力量定向投喂信息的原因。我始终坚定的认为,这种撕裂再让人烦恼也总要好过只能有一种思想、一个声音的时代。网络讨论乃至争吵其实只需要表达,不奢求共识。社会的发展,也便是在这样的各种不同声音之间逐渐找寻到所谓“最大公约数”,在各种诉求的妥协间向前走着吧。——近二十年前笔者在辞去公职离开老家来北京重新做律师时,曾经接受过著名作家胡平先生的一个万字专访并发表在那时的《江南都市报》上,近二十年的感受也正如那篇专访的标题:毕竟是在前行(点击即可阅读)。
三、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或许是“方方日记”撕裂中国?!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